提升系统完善应用 增强财经监督质效

发布时间:2025-01-24
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是新时代改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方式方法、提升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效能的重要举措。自2024年8月23日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和国有资产联网监督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以来,我市人大财经监督工作朝全口径审查、全覆盖监督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推动我市人大财经监督工作再创新成绩,再上新台阶。
夯实数据基础,构建监督“数据底座”
为确保监督工作有的放矢,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积极拓展数据采集广度与深度,推动发改、财政、审计、国资等8个部门借助电子政务外网访问平台定期报送数据,实现数据高效共享与有序开发利用,为审查、监督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注入强大动力。截至目前,已采集2021年至今的报表266份,涵盖15个大类,共计270余万条数据。这些数据存放于移动政务云平台,与互联网实现逻辑隔离,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也确保系统稳定、有效运行,为后续监督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丰富监督内容,聚焦关键精准发力
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找准预算联网监督的切入点,综合运用听取审议报告、视察调研、专题询问等多种方式,对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重点专项和民生保障资金开展跟踪监督,切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质效。2024年10月,针对温暖工程实施情况、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以及呼和浩特市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等内容,线上线下监督协同发力,开展3次联动督查调研。在此期间,起草专项分析报告3篇,印发预算联网监督专报10期,形成呼和浩特市预算执行年中分析报告、三季度分析季报、全年度分析报告3份,提出27条监督意见建议,为常委会的高质量审议提供有力支持。
强化系统应用,形成监督“闭环回路”
按照“日查看、月监测、季分析”的工作模式,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运用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对市本级100个预算部门及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通过对数据分析研判,密切关注市财政及各部门单位收入质量、支出结构、执行进度、债券资金使用等关键指标,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印发预警提示专报。要求相关部门单位落实整改责任,反馈整改结果,形成完整的监督闭环,切实增强预算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