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大:群众需求在哪里 调查研究就跟进到哪里

来源:发布时间:2023-04-20

  “在开展生态环境调研工作方面,牢牢把握全市打造‘美丽青城  草原都市’的发展定位,把宏观的大政类选题变成具体可操作性的‘小而精’选题。紧盯群众普遍关心的电动车管理、耕地、湿地、古树保护、大青山生态改善、禁牧休牧、大黑河郊野公园生态保护、城市绿化等具体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

  探病因而后开良方,知需求方能解难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印发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研究部署,并对近年来的调查研究工作进行了梳理,在总结中完善,在经验中提高,切实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系列论述转化为具体的工作行动。

紧扣民生热点
“持续性”调研见实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群众诉求的增多,人大的调查研究工作变多了,工作要求变高了,能否用好“传家宝”、练好基本功也成为检验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的“试金石”。如何开展好调查研究?如何把“换个姿势去调研”体现在求真务实的作风里,特别是把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体现在人大调研工作的方方面面?这些核心问题,始终是人大调查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

  拿群众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来说,该领域的相关问题监管难度大,存在问题多,绝不是“蜻蜓点水”式调研能解决的,需要长期坚持,紧盯不放,更需要敢于涉险滩的勇气,敢于啃硬骨头的决心。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敢于较真碰硬,从2018年起,改进调研方式方法,对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企业进行了“持续性”调研,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在摸清了占全市鲜肉市场份额80%以上的两家定点屠宰企业存在的问题后,以“问题清单制”为先导,变“常规性”调研为“突击暗访式”调研,选择在半夜、凌晨深入一线进行突击检查、暗访调查,以现场抓包倒逼整改落实。在调研中发现具体问题之后,督促有关部门对两家定点屠宰企业完成了升级改造。2019年,对呼和浩特市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情况开展了一次规模大、规格高的执法检查,并通过审议意见“条目式反馈、清单式落实”,切实推动解决了一批全市食品安全中的重点突出问题。该项工作被当年的《人民日报》头版刊登报道。2020年,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领域工作开展调研督导“回头看”,并推动全市开展了一场为期60天的畜禽屠宰专项整治行动。

紧扣民生所急
“解渴式”调研出实招

  调研事项能否急群众之所急,是评判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准。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因时而动,从“指挥性”调研走向“精准式”“解渴式”调研,随时根据社情民意发展变化增加调研项目,切实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转化为实际行动。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热点难点,紧跟民生所急,在调查研究上精准发力。仅专项调研在2019年共开展23次,2020年共开展37次,2021年共开展58次 ,2022年共开展46次。

  2022年6月,“120延误致女大学生脑出血去世”事件引发全网关注。“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我会不会被耽误”引发市民担忧。院前医疗急救是关系老百姓生命安全的重大民生问题,一时间,呼和浩特全市的院前急救效能和水平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也引起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把一切为了人民与精准调研结合起来,紧急筹备调研方案,深入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病房及120指挥调度中心进行深入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在院前医疗急救方面存在的法规不完善、人才制度体系建设不健全、调度分类分级管理不完备的具体问题,市人大常委会根据“急用先行”原则,及时调整立法项目,争取以立法破解全市在院前急救方面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促进院前医疗急救事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权益。到2023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已经全面展开相关立法前期调研工作,并对标先进地区做法和经验,外出调研找差距,沉心学习补短板,立足本市实践,为出台一部科学为民、管用好用的法规持续用力。

紧扣民生所需
“滴灌式”调研接需求

  选题没有选到点子上,调研工作就做不到群众心坎上。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以“调研先接地气、服务后接需求”为目标,摒弃大水“漫灌式”调研,把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细化为具体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工作,既注重“含金量”又注重“泥土味”。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调研组深入农业种植区、湿地破坏现场、大青山前坡及周边违规建设项目等问题明显的一线地区进行调研,连续性开展实地调研,掌握一手材料,对发现的各类生态问题及时上报。同时,充分发挥16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法学专家和有关主体的作用,通过基层走访、民意调查、舆情研判、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查问题、听意见,将有价值的意见上升为法律条款,坚持用最严密的法治破解问题,守护绿水青山。近年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已经形成呼和浩特市“山水林田湖草”领域较为完备的法规体系,生态法治网络不断得到完善。并在全国首创耕地污染防治专项立法——《呼和浩特市耕地污染防治法》,有效破解呼和浩特市耕地污染防治标准体系不健全、要求不明确、责任不清晰等问题,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在开展民生领域调研工方面,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建设“五宜”(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城市目标,选取群众关心的就业、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文旅产业发展、物业管理等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展开工作,切小题目,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呼声,不回避问题,解剖原因,同时加强督查检查,组织各级代表按照“定制清单”“问题反馈”进行实地调研。2022年,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共组织全国、自治区、市、区四级人大代表组成3个创城调研督导组,对21个街道(乡镇)、165个社区、316个测评点位开展了全方位、高频次检查,汇总梳理问题459个,反馈问题清单33份。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电动自行车管理不规范、非法改装、老旧小区入户充电消防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制定全国首部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的专门性法规——《呼和浩特市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条例》。对“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开展专题调研,并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今年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对“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文旅产业发展等市委中心重点工作开展“回头看”调研,加强对2022年发现的各类重大民生问题解决情况的跟踪问效及督查督办,切实把来之不易的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

  心之所至,皆为关切。“解渴式”调研模式,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保持好、发扬好前期宝贵经验和做法,争取再出成果,再出成效。